|
特色农货“买买买”乡村产业更兴旺国庆期间,在舒城县南港镇过湾村过湾农业示范园,稻穗低垂,一派丰收景象。三三两两的游客在田头散步,在林间采摘,在民宿体验农家生活…… “这里是2000多亩富硒稻,后面是稻米加工厂。为了增加客户黏性,我们将稻米基地打造成三产融合的乡村旅游基地,每年组织客户到基地参观旅游。 ”过湾农业公司副总经理洪程告诉记者,目前企业已经拥有20多万会员,形成了稳定的客户群体,产品在多家电商平台销售,实现全渠道拓展,年销售额超2亿元。 “消费帮扶不仅要靠定向采购,还是要靠大平台、经营大户带动,依靠市场的手段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,确保农产品卖得出、卖得好。 ”南港镇党委书记储柱勇表示。 农产品上行,电子商务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实施消费帮扶,更是要运用“互联网+”思维。比如,铜陵市打造“铜官乐”等消费帮扶电商平台,集中推介、展销脱贫地区特色农产品。引导蟹之都、众创等本土电商企业,开展消费帮扶产品上行对接服务,实现全市脱贫地区消费帮扶重点产品全部线上销售。铜陵广电铜草花商城开设村播学院,发展村播达人46人,以直播、短视频方式定期推介本地农产品特别是消费帮扶重点产品,今年累计开展助农直播150多场。借力电商东风,快速有效地解决农产品上行问题,让脱贫地区特色农产品卖得出、卖得远、卖出好价钱。 陈磊认为,补齐脱贫地区电商服务短板,要推进“互联网+”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。 “大力培育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产业化运营主体,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供应链,完善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服务保障体系,提升农村电商产销对接、人才培训、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等服务能力。 ” 除了鼓励加大农副产品产销对接力度,充分发挥“互联网+”平台优势,通过知名电商平台等搭建电商销售渠道,积极拓展新型产销衔接方式。针对农产品上行过程中的物流短板,《实施方案》还提出,加强县乡村物流体系建设。推进脱贫地区物流配送和电商体系建设,积极打造连接产地到销地的农产品消费终端,畅通脱贫地区农产品上行通道。强化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建设,推进“快递进村”工程,畅通物流运输“最后一公里”。 (摘自《安徽日报》 2021年10月18日 范克龙) |